电话:010-85651425

手机:18500204922

投资者权益微信

“A股新一哥”登场,蚂蚁集团或成“中行第二”

2020-10-31 00:34来源:证券市场周刊作者:张俊鸣

“全球最大的IPO”蚂蚁集团本周登场,在沪港两地合计集资345亿美元,参与战略配售的中外机构更是星光熠熠,全国社保基金在IPO前已经大量持股的基础上再度追加70亿元投资,境外知名投资机构也纷纷用真金白银参与,更上演罕见的“大股东参与IPO”,阿里巴巴豪掷502亿人民币为IPO保驾护航。在中外机构投资者掀起“蚂蚁热”的同时,蚂蚁集团巨额集资也引发不少投资者的担心,认为蚂蚁集团的发行价不低,上市之后如果大幅炒高超过贵州茅台登顶A股总市值“一哥”,将会重蹈2007年中石油A股上市盛极必衰、步步走低甚至拖累大盘的历史。笔者认为,蚂蚁集团上市后成为“中石油第二”的可能性不大,反而有较大概率成为2006年上市的中行A股的翻版。

机构投资者“用脚投票”,发行价难言高估

单纯从发行价68.8元,对应2019年净利润摊薄到发行后总股本的估值来看,蚂蚁集团IPO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00倍,符合A股投资者传统上“高价发行”的概念,再加上较高的绝对价格、庞大的总股本,上市之后如果在发行价的基础上再度暴炒,确实很容易造成投资者“中石油第二”的担忧。不过,仅仅用去年的数据来静态看估值,难免有刻舟求剑之嫌,蚂蚁集团是典型的“科技生态型”公司,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“含科量”,同时还有丰富的生活场景、数字经济的支持,外延式成长空间巨大,有使用过淘宝、支付宝等相关产品的投资者不难以亲身体验得出这样的结论。这也意味着蚂蚁集团对经济生活的渗透率远超当年的中石油,经营机制也更加灵活,历史包袱小,更重要是“轻资产”的特色远非中石油的重资产可比拟。未来上市之后蚂蚁集团的净利润能维持一定的增速,发行价对应的估值也将不断下降。

如果从“站在巨人肩膀上”的角度来看,“蚂蚁热”不仅存在散户投资者当中,更获得机构投资者的深度介入,这点和2007年的中石油完全不同。中石油A股发行前夕,“股神”巴菲特在港股市场上将持有多年、价格低于A股发行价的H股抛售,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实际态度。而此次蚂蚁集团则不然,IPO之前众多中外知名机构投资者争相入股参与,其中就包括以长线投资见长的全国社保基金,就连大股东阿里巴巴也斥巨资数百亿参与,这些机构投资者真金白银买入的股份,需要锁定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解禁流通,显示出机构对蚂蚁集团长期投资价值的肯定。事实上,和全球用户超10亿的科技公司的市值对比,蚂蚁集团发行价对应的3185亿美元市值仍显较低,不仅和美股的“尖牙股”存在显著差距,就连国内网络巨头腾讯控股也以6000多亿美元的市值高出其一大截。因此,站在中外机构以全球视野来看,蚂蚁集团的发行价即使算不上特别便宜,但也不算昂贵,而且还存在未来成长化解目前较高估值的预期,才会“用脚投票”争相入股。

神似2006年中行上市的背景

笔者认为,蚂蚁集团目前上市的氛围和2006年7月牛市途中中国银行在A股登陆有几分神似。当时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型央企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在内均未上市,贵州茅台也和“总市值一哥”差距甚远,占据龙头宝座的是中国石化。而中行A股一出手就超越了中石化,直接改变A股的权重分布生态,更揭开接下来一年多国有大行上市的序幕,成为银行板块跃升A股第一权重板块的开始,这一影响持续至今。如今蚂蚁集团的上市,是大型科技股通过IPO渠道登陆A股的开始,可以预见未来还有许多在港股、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会紧随其脚步。中行在2006年A股上市是大型金融股IPO并改变A股未来十年生态的起点,蚂蚁集团此次IPO同样是大型科技股改变A股的开始。

其次是上市前后大盘的走势。中行A股2006年7月上市之前,正值上证指数突破四年多熊市的下降趋势线不久,确立指数层面的牛市格局,而今年7月上证指数突破2015年以来下降趋势线,也和当年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同时,中行上市时市场对其巨额集资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,加上此前上涨累积一定的获利盘,因此在其上市前后上证指数箱体整理耗时5个月,才最终向上突破;而此次蚂蚁集团上市前上证指数也箱体整理超过三个月,二者都是在大盘较低位置上进行“空中加油”消化整理,和中石油在大盘高位人声鼎沸之时高调上市有明显不同。

稳健不追高,静待筹码充分沉淀

同样是以“巨无霸”之姿登陆A股,二者又有如此多相似之处,中行当年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如今的蚂蚁集团参考。2006年中行A股的发行价为3.08元,上市首日最大涨幅接近30%,此后逐级回落,一个月后探明最低价3.22元仅比发行价高出不足5%;再经过为期数月的反复打磨,逐步抬高底部,最终才在上市将近半年之后超越上市首日高点,进入新一轮加速上涨的周期。而蚂蚁集团以其目前高涨的人气和知名度,上市首日出现类似中行高开的可能性不小,最大涨幅极有可能还会超过中行的30%,股价冲击百元概率不小;但由于AH股同时上市,H股相对稳健的估值对A股存在一定的制约,加上科创板投资者门坎较高、“韭菜”相对较少,如果大幅高开之后持续爆炒的可能性并不大,届时股价出现一波回撤不可避免。但中外机构热情参与的发行价构成下档极强支持,预计破发的可能性不大,有可能在发行价上方10%左右的位置获得支持,然后随着公司被纳入各个主要指数,中外基金被动配置的资金逐步进场,股价重心上移形成新一轮的涨势。

因此,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,参与本周的新股申购,只要在上市之初快速获利了结风险并不大,真正风险在于上市之后过度追高买入,即使未来可以解套但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,其中巨大的波动更可能导致低位割肉行为的出现。笔者认为,蚂蚁集团上市的关注点在筹码充分沉淀,底部形态明确且指数型基金被动配置即将开始之后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部分指数的权重股面临一定的挤出效应,这或许是近期部分高位白马股因为资金提前调仓,出现“闪崩”的原因之一。而科创板的科创50成分股,在蚂蚁集团进入指数之后也同样面临类似的风险,投资者不妨等相关指数样本调整到位,再关注科创50的长期投资机会。

(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,不做投资建议。)